close

這趟出門五天,出門前,老婆就說了:[擔心什麼?怕工作被搶著做喔?放心啦!你回來,工作還是在那裡等著你!]


一語成讖,去五天,回來後,我的工作好像會無性繁殖似的,那加倍的工作量,害我差點過勞……呸呸呸!


以下紀錄,並未依先後次序,或……記得什麼寫什麼。老師的回覆,也非逐字紀錄下的,係將大意記錄下,供自己備忘所用。有興趣,請自行參考之;又,以下言論記述,不完全代表本人立場。




 


Q[在台灣,往往因為學業、因為工作,即使已經有個相當程度,但無奈得中斷學習。待事業有成、生活穩定,重新拾劍……卻發現,與比自己年輕的練習,體力速度大大跟不上;跟比自己年紀大的,技巧又遠遠落人一大截……就這樣,覺得無趣,又再度離開劍道,而偏偏這些人收入穩定,通常又是道館或社團營運的經濟主力……]


白石老師回答:


[與其讓這類人無聊地練習基本,也可以多辦比賽,提升趣味性。所謂比賽,不是官方或各級正式比賽,而是在自己道館,或是在館際間所舉辦,帶娛樂與友誼性質的比賽。可以給這類出社會的人感到有趣、慢慢增加與累積自信……]


 


 


Q[在台灣,學生、後輩如果使用刺擊,有時候會被前輩、或老師、或對手認為是挑釁無禮的打法……應該如何教導學生正確使用刺擊(的時機)]


白石老師、白子老師共同回覆:


[無法了解為什麼會被這樣認為?你們平常有做刺擊的基本練習嗎?你們剛剛不是也有做到練習?如果平常沒有練習,那當然無法正確施展出來;施展不好,對手容易受傷害,畢竟刺擊是比較危險的。]


[我們常說打突、打突,其中一個漢字就是突字,對吧?而且比賽規則本來就允許刺擊,但是平常就應該納入基本練習中,而不是只有kotemendo]


[但是,有一個狀況則是不行的。就是當對手打擊過來時,才做刺擊的動作。我知道有些當老師的、當前輩的還自以為是自己中段的拿的好……還會跟學生說,要seme之後破壞中段中心線才能打擊。這是錯誤且無效的。]


 


Q[劍道形打太刀(攻方)是指導者、仕太刀(守方)是學習者,在一本目殘心的動作,是攻方主動先退?還是守方的劍有下壓動作時,再退?]


白石老師、白子老師共同回答:


[攻方還是要先主導。他畢竟是指導者,必須引領著守方(學習者)做動作,引領著他學習。所以,攻方要主動、要先動、先退。]


 


Q[請問老師,在二本目,守方打擊手部後,殘心動作劍尖有再拉起嗎?]


白石老師回答:


[沒有。殘心的表現在,氣勢與目光視線。]


 


Q[請問老師,三本目,攻方刺的動作與守方回刺的位置?]


白石老師與白子老師共同回答:


[攻方是劍尖稍作左轉(),刺向水月位置;守方則是正正刺向胸部中間……]


 


Q[再請問老師,四本目,攻守雙方在互擊之後,要退嗎?攻方退?或守方退?還是兩方同時退?]


白石老師、白子老師共同回覆:


[現在新改的是不退,不過萬一距離太近,真的要退,也是由守方退。守方是學習者,要讓守方學習控制距離ma-ai。所以,以前要求雙方是要大步接近,現在要會控制距離。]


Q[那,距離如此遠,互擊的(象徵)意義何在?]


白子老師回答:



[互擊,其實是為了引出下一個步驟與打法,並沒有要求以打擊面部為目的;雙方其實都在觀察、都在探視對方的意圖……]



 


小澤老師給的一些重要觀念(老師看事情都是多面相說明)


[平常稽古時,並不同於比賽,千萬不要一直以可以打到對方就得意忘形,或是以打到為唯一目的,或是老被打到就失意喪志。那都只有讓自己偏離學習的正道。應該將心境放在自己在練什麼?構型?SEME?正確的打擊與殘心?氣勢?時機的掌握?]


 


[劍道教育的種種,務必要落實、反應在生活教育上,不論是待人接物、應對進退、做事情的積極努力態度、甚至是做錯事後的切身反省……]


 


[一生懸命,要一生持續不斷、努力地學()習。老師、學生都是自己的老師。更要以身作則。]


 



[身體健康很重要!沒有健康,再強的劍士都會被擊倒!你們要保重喔!]



 


井上和英老師給的真刀實戰觀念:


[對初學者的要求,劍道(意指竹劍)的力道,要以用真劍的心情打擊,如果一開始只用蜻蜓點水似地比賽劍摸摸打法,以後絕對無法上達。]


 


[身體正、劍也正;身體歪、其心也不正。]


 


[要想上達,一定要備有柄太的竹劍、甚至竹劍要越重越好。讓手掌與柄間沒有空隙,就不會有歪來甩去、打斜劍、歪劍的怪動作。不是刀在殺人,是手在殺人……]


(我對這句話,有點感觸,如果能懂,真刀就可以解禁了)


[……刀是手臂的延伸,手的動作錯了,刀就不正!而不好的竹刀正可以影響手的動作。](第一句,英信流查理老師也說過好幾次欸~~)


 


[練劍道的人,居合也要練……](最近雜誌上好像也越來越多這類文章)


 


[在日本,七、八段……甚至是高段者,漸漸都不在HAKAMA上繡名字了!要不然繡字就隱藏在腰板內側、綁帶末端……為什麼?因為名號露在外,升段一定考不過……]這句話,真應該讓本地一些喜歡在HAKAMA後面寫長篇功蹟作文的劍友們想想,其實,那真的是不好看啦!


 


[要想上達,衣服一定要穿好!](這句話,練兵館鈴木老師才對我說過而已……)


 


[試試看,稽古衣只綁外紐,內紐可以不綁,用OBI取代……]



 




我自己的小小觀察心得:


[老師們,場上、私底下的派頭架式都不一樣,場上威嚴、場下輕鬆……]


社會上做人本來就是多面化,除非你是職業的,要不然卸下護具、脫掉劍衣,我們還是平常人。人際間應有的份際禮貌也應該注意,自己雖然身為老師,但學生可能有其他專長足以為師……難怪小澤老師會題字[我以外,皆我師!],正是反應在生活層面的最好例子。


 


[看到來道館的學生,動作都很迅速,都清楚知道自己該處於什麼位置,該作什麼事……]


常見有些學生來道館或社團,三兩群聚打屁;要不然,就傻傻站在旁邊等人下指令;還有,就是自己私底下愛當老師,懂點皮毛就敎起同儕,而無視老師的存在……這都是浪費自己與他人時間。


 


[日本人只要在場上,對段位、前後輩關係,都表現得相當尊敬……]


三段對四段、四段看五段都有一定程度的尊敬;或是,學習時間長短的前後輩尊卑關係。這都是跟長時間的努力付出、辛勤練習有關。在場上,不管你是有錢人社長、不管你私底下是位德高望重的校長……依劍道年資段位,尊卑就是有序,如果沒大沒小,表示根本就沒學好,只會令人厭惡瞧不起。


 


[練劍的人,即使是因感冒、身體不舒服……各種原因,今天不下場練習,如果到了現場,仍應在場邊,隨同大家一起正座,向正面、向老師敬禮。]


這樣被要求,感覺上好像是說,即使身體不方便,但精神與心靈仍在一起……在日本做,很自然;回台灣做,很不習慣……看看身邊,好像也只有自己在做。


 


興武館小澤老師語重心長地說,學劍道其實有點悲哀,因為看不到終點。


練兵館小林老師在稽古後跟我說,你這麼,可以有這樣的速度與動作,不容易阿;請(在劍道上)持續加油,不離不棄。(小林老師真是個好人,他沒有說我啦!)


而小島老師在稽古中,從頭到尾就只打我面,好像在告訴我,光一支面,就可以打幾十年……其他的勒?


 


對了!我還必須感謝幾個人,學弟SAM、阿成跟小毛,沒有他們的鼓勵吹捧、威脅利誘、諄諄相勸,我這老傢伙原本是不想帶護具去的。沒帶護具,就沒有稽古;沒有稽古,不可能有機會跟老師們相處的這麼近、得到這麼深的感動。自然,所有學習的機會也就沒了!還有,也必須感謝杜前館長,我只跟他見過兩次面,總時數加起來不超過一個鐘頭,但他可以如此信任我、力薦我必須加入此行。前面我婉拒了兩次、第三次再拒絕,那我不就太不通人情、太不給面子了!有幸此次行程順利,原本對劍道已經有點冷掉的內心,可以因此再重燃熱情……雖然在生活與工作的壓力下,不知這次可以撐多久?但仍會盡個人能力,試著堅持下去,真的感謝你們!


最後,真的真的發自內心肺腑,台灣的劍道還是強的,我們真的真的不必妄自菲薄。想想,我們不像日本小孩從小練起,很多人因學業因素,還是從高中、大學才開始打的;我們的場地也沒有人家那麼完善;政府也不見得有多支持……在這樣的條件下,可以有今天這樣的成果,不錯了!我們欠缺的只是一些正確觀念。關於劍道的中文著作原本就不多,原文書也鮮少人會去翻譯成中文,大家只能靠口述面傳、一代傳一代,傳個三代,可能就走鐘了!近幾年,劍道界新的改變、新的知識不斷,也拜現在網路發達,傳播速度快速之賜,我們都可以在短時間內獲知。但知識,如何去判斷其正確性,還是得靠賴老師、前輩們的不斷UPDATE,要不然學生、後輩,終將沒個依循。

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菅原 修武 的頭像
    菅原 修武

    韋恩的天空 部落格

    菅原 修武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4) 人氣()